据大公报报道,美国硅谷银行事件刚平息,4月2日沙特阿拉伯联合多个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友)国家集体“反水”,突然宣布“自愿”减产石油供应量每日超过160万桶。消息一出,高盛火速上调油价预期,国际原油价格应声大涨。分析认为:OPEC+集体减产,对欧美银行业危机无疑火上浇油,或将加剧全球通胀危机。
4月2日,沙特阿拉伯联合科威特、阿联酋、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哈萨克斯坦、阿曼等OPEC+产油国主动宣布,自5月起开始自发性减产,时间持续到2023年年底。俄罗斯也加入减产计划“阵营”,宣布将延长此前截至6月的每日50万桶的减产计划,上述国家合计每日减产164.9万桶。
减产计划公布后,纽约期油价格一度飙升8%,为一年来最大盘中涨幅;布兰特期油跳空高开,一度大涨5%突破每桶84美元。
(资料图片)
从美俄手中夺回定价权
本轮OPEC+产油国集体“反水”,自愿减产远超市场预期。沙特联合多国提前发布额外减产计划,无疑是对OPEC+部长会议提前修正“定调”。究竟是什么促使OPEC+主要产油国突然“反水”变卦?
(一)石油价格持续下行。去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消费动能不足影响,纽约期油消费大幅下滑,价格一路跌至70美元,创15个月最低水平。这个价格直逼2023年沙特财政盈亏平衡油价为每桶66.8美元。这对于主要收入来源于石油的OPEC+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石油输出国出于维护本国利益考虑,必须提高石油价格。在国际原油需求不足的背景下,提高石油收入的最有效方式就是降产提价。石油价格持续下行是OPEC+多国联合减产的最直接动因。
(二)原油定价主导权争夺。目前,世界原油供给“三巨头”分别是OPEC、美国和俄罗斯,“三巨头”石油价格定位决定全球石油价格走势。俄乌冲突以来,石油资源的争夺分配已成为美俄政治纷争的焦点。在俄美石油纷争胶着之际,OPEC的石油态度就成为全球石油价格走势的一枚重要“法码”。OPEC+多国此时推出石油减产计划,无疑是对西方石油垄断定价权的一种争夺与挑战。<nextpage>
(三)应对美原油政策调整。原油作为最主要消费品之一,价格高低直接影响物价水平。此前,西方国家一直鼓励沙特开采更多石油以遏制通胀高企。白宫曾向沙特保证,如果油价下跌,将介入补充其战略储备。最近,拜登政府公开排除了采购新原油的可能性。作为反击,沙特联合多国迅速做出自愿减产计划,以应对西方国家的石油采购政策调整。
事实上,沙特等产油国一直竭力改变本国单一经济结构,试图增加非油收入来源,摆脱本国经济对石油收入的过度依赖。自愿减产计划正是中东国家谋求经济转型的无奈之举。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为刺激经济增长,世界各国开动“印钞机”加大货币供应;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压力,成为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
作为主要消费商品之一的原油价格波动,对一国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影响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OPEC+减产计划对于提振原油期货市场、稳定国际原油价格无疑将起到积极作用,但减产提价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OPEC+石油减产计划引发全球新一轮油价上涨,OPEC+产油国家将直接从原油涨价中受益,明显改善产油国经济收入状况;另一方面,原油价格上涨也将“传染”助推上下游等相关产业链条的价格普涨。如原油价格上涨,汽车、飞机等交通、物流成本也会相应增加,旅游、运输等相关行业也自然“水涨船高”,全球性通胀危机或将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