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近日发布的指数显示,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整体呈现平台供给拉动需求、产业链下游带动上游、沿海地区向内陆辐射的发展趋势,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
(相关资料图)
生产效率持续提高
自动导向搬运小车传送物料、有轨穿梭小车协助进行工序转换……一个54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只需39名生产人员。“通过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生产效率提高了27%,产品一次合格率提升了17%,车间综合运营成本降低了17%。”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制造中心主任薛俊杰说。
据了解,化纤企业桐昆集团应用联想开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后,在研发、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实现了数智化与网络化管理,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53%,人均年产值提高22%,产品不良率降低44%,单位产量能耗比行业清洁生产一级标准降低11.2%。
“工业互联网能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互联互通,用数据驱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上的要素资源配置优化,实现网络化协同、规模化定制、端对端高效率交付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说。
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工业互联网研究室主任宋颖昌表示,工业互联网正加快推动工业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构建起全新的工业制造和服务体系,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型产业培育提供有力支撑,并呈现应用场景化、服务产品化、推广规模化等特征。
现阶段,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呈现产业规模大、覆盖范围广、行业领域多、体系结构全等特点。截至去年底,我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8.6%、77%。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240个,已全面建成工业互联网的网络、标识解析体系。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去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指数较上年增长17.23%,连续4年保持15%以上增幅。
“指数增长显示了工业互联网蓬勃的生命力。从产业链看,轻工、纺织、电子、汽车等靠近终端的行业,应用落地成效显著。从绿色发展看,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工业APP数量快速增长。”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丽说。
李丽表示,截至今年2月底,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超过8500万台套,加速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一体化发展。从2018年至今,工业APP从大投入大项目,逐步转向轻量级、易部署的“小而美”应用,快速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水平。
工业互联网已从制造业向实体经济各领域延伸,广泛应用在钢铁、机械、电力等40多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提质增效、节本降耗作用凸显。“其核心原因在于平台能够解决这些领域传统模式下处理流程长、管理方法粗、市场拓展难等共性痛点,对制造企业具有较强吸引力。一旦部分企业获得可用好用的解决方案,将快速推广应用。”宋颖昌说。
总体上看,我国工业互联网应用“全面开花”,但从发展效果看,装备制造、家电等行业应用发展较快,而建材、冶金等行业发展相对不够深入。究其原因,赵刚认为,装备制造、家电等行业市场化程度高,整机、零部件和原材料企业间信息沟通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互联互通需求迫切,行业龙头企业数字化基础好,平台企业投资意愿强。而建材、冶金等行业生产工艺复杂,产业链一体化、自动化程度很高,安全性要求高,自动化设备国产化程度低,相对来说,这些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发展就慢一些。
加快迈向产业链高端
当前,我国已基本形成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工业互联网全面融入了45个国民经济大类。
工信部提出,将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向工业园区推广应用,打造一批5G全连接工厂,建设一批全球领先的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工业互联网市场空间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截至2022年底,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
我国工业经济规模大、数字经济规模位居全球第二,融合发展优势突出,工业互联网将成为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经过5年多的发展,我国工业互联网的网络、标识解析、平台、安全等体系已初具规模,为工业企业的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有效服务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高端化和生态化。赵刚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技术的发展,工业互联网将逐步演变成智能工业互联网,“数据+算力+算法”将成为新的智能生产力。
同时,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仍面临人工智能芯片、5G芯片、工业软件、高级工业分析算法等关键环节受制于人的局面,离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工业互联网将加快迈向产业链高端,并逐步实现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互联互通,全面实现工业数字化转型。
赵刚认为,要推进工业互联网与工业经济的深度融合,首先要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发挥平台在互联互通和资源整合中的作用;其次要深化数据开发利用,推进数据采集、计算和分析,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还要深化业务应用,把行业的业务经验和知识转化为平台能力,持续赋能中小企业的业务转型与发展。
“要从夯实基础设施、优化技术供给、深化融合应用、繁荣产业生态和强化安全保障等方面发力。尤其是构建多层次、系统化平台体系,培育壮大工业APP集群,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快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宋颖昌说。(经济日报记者 黄 鑫)